阅读本文之前,真诚邀请您点击下方的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您可以方便地持续接收类似的文章内容,也能与我们一同进行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,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!
文|彭乙彬
编辑|t
1126年,靖康之变发生,金国攻入开封府,北宋宣布灭亡,随即赵构在应天府重建了宋朝,史称南宋。1140年,南宋与金国签订了《绍兴议和》,明确了宋金之间的边界,从此金国占据了中国北方,成为主宰,数百万汉人生活在其统治之下。
展开剩余81%原本属于北宋的领土,如淮河、秦岭一带,划归金国统治。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汉族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随着金国逐步加深对这些地区的统治,越来越多的北方汉人竟然开始支持金国与南宋的对抗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金国由女真族建立,初期采用的是女真族特有的制度。然而,当金国征服了燕云十六州之后,单一的女真制度便无法适应更广泛的统治需求。为了有效管理不同地区,金国采取了北方地区使用女真制度,而南方则依旧保留了汉族的官制体系。直到《绍兴议和》后,金熙宗进行改革,逐步废除了双重制度,全面采纳了汉制。
金熙宗自幼受到汉文化的熏陶,1138年,金国开始实施“三省六部制”,这一举措标志着金朝对汉制的采纳,成为金国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。在这种改革下,金朝更能有效管理辖区内的汉人。不过,汉人真的那么容易被同化吗?显然,这并非易事。
最初,北宋灭亡后,大量失去家园的汉人联合起来抵抗金国,尤其是当时南宋的主战派,如岳飞等人,更是煽动北方汉人的抗金情绪。金国在侵占这些地方后,强制搬迁山西、州县的百姓,将他们安置在上京周边,并要求他们为金国耕种。更多的百姓被迫迁徙到沈阳,这些人无奈之下不得不沦为奴隶,这加剧了汉人对金国的仇恨。
与此同时,许多金国的女真士兵南下,抢占了南方的富饶之地,对汉人展开了更严苛的奴役。尽管金国的法律明确禁止购买贫民为奴,但这些迁徙到金国境内的汉人,被迫选择接受奴役,生活条件极其恶劣。即便如此,南宋的主战派依旧坚持北伐,汉人抱有强烈的期待,甚至有些百姓自发组织义军,协同南宋进行反金斗争。然而,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失望——岳飞被杀,南宋转而向金国求和,北方的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经的希望破灭。
此时,南宋彻底失去了北伐的机会。直到1206年,南宋再次发动北伐,依然期待着得到北方汉人的支持。但事与愿违,这些汉人不仅没有选择支持南宋,反而在某些地区反击南宋,支持金国。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,长期以来,南宋朝廷逐步妥协于金国,不再有攻金的决心,而金国在此期间加大了对汉人的同化政策。尤其是南宋再次北伐时,距离第一次北伐已过去近60年,那些在金国统治下长大的青少年,早已失去了对汉文化的认同,反而更加认同金国的统治。因此,北方的汉人,已经不再视自己为宋朝的臣民,而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金国的一部分。
北方汉人选择支持金国,除了情感上的因素外,还有经济上的现实考量。俗话说,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税收成了决定百姓支持立场的重要因素。南宋的苛捐杂税与金国的税收制度相比,差距极大,这也是许多北方汉人选择支持金国的重要原因。
金国的税制相对简单而公正,其中最具特色的是“牛头税”。这是一种地税制度,每三头牛为一单位税额,按牛头地进行征税。无论贵族还是平民,只要是牛头地的民户,都必须缴纳牛头税,税额固定而数量不多。此外,金国的“两税”制度,分为夏税与秋税,分别以每亩三合和五升来计算,年终总额合计为五升三合。
与之对比,宋朝的税收制度则要复杂得多,税种繁多,且征收时间长。比如宋朝的夏税不仅包括粮食,还包括钱财、丝绸等,秋税虽然也以粮食为主,但整体征税的负担较重。而且宋朝对土地的税收也采取了分级制度,高、中、低不同土地按不同税率征收。即使是普通百姓,也要缴纳各种额外的税费,如“丁身税”和“宅税”,这些无疑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。
而金国的两税则相对轻松,不仅税额低,而且对远离中心的地区还允许适当减税,这无疑减轻了百姓的负担。再加上金国在征税方面的灵活性,例如当地产麦的地区可以用麦子代替粟米缴税,避免了多余的粮食浪费。相比之下,宋朝的税制复杂繁琐,百姓的负担非常沉重。
可以说,尽管宋朝的税收制度推动了某些地方经济的发展,但与金国相比,其税制过于沉重,这也是北方汉人选择支持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