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明朝初期,就不得不提朱元璋清洗功臣的历史事件。关于这件事的评价是非暂且不论,但在单田芳老师的评书《明英烈》中,这段历史被极度夸大。朱元璋被描绘成了一个无情翻脸的冷血屠夫,而马皇后则成了一个心机深沉、阴险狡诈的毒妇。夫妻二人联手,导致许多曾经陪伴他们打天下的名将们大多都遭遇了悲惨的结局。
历史记载中,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,早年随郭子兴回乡招兵时加入军队。他自幼习武,武艺高强,随朱元璋征战不久便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,被赋予重任。徐达先后大败陈友谅,平定张士诚,北上扫灭元朝残余势力,建立了赫赫战功,被朱元璋誉为“万里长城”,可见其地位之高。
大明建立后,徐达被封为魏国公,病逝后又追封为中山王,赐谥号“武宁”,葬于钟山之阴。朝廷还御制神道碑文,允许其肖像供奉于功臣庙,并且配享太庙,彰显其卓越功绩和无上荣光。
展开剩余82%在《明英烈》评书中,徐达与朱元璋并无直接渊源,反倒是大元丞相脱脱的弟子。朱元璋效仿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,三次拜访广泰庄请徐达出山,才有后来明军元帅的传奇。这里的徐达武艺不再是第一,而是成为了一个类似周瑜的文臣武将,同样为明朝立下了不朽功勋。
故事中,朱元璋在经历爱妃被当面打死、太子朱标被于皋之箭射杀的重大打击后,迅速黑化,开始与马皇后密谋诛杀功臣。军师刘伯温和元帅徐达首当其冲。朱元璋先到武庙游览,以指桑骂槐的方式赶走了刘伯温。随后得知徐达患有一种背部溃疡的顽疾(听书时大概是这个意思),此病最忌白马汗。于是朱元璋故意骑着白马前去探视徐达,在马鞍下藏了一条毛巾,等毛巾被汗水浸湿后为徐达擦拭伤口,徐达感动得泪流满面。可惜到了晚上,徐达病情突然恶化,才意识到皇帝骑白马探望不过是个阴谋,但已回天乏术,当晚便病逝了。
常遇春早年曾为土匪,后主动投靠朱元璋,凭借英勇善战受到重用,曾豪言可以带领十万大军横扫天下,因此军中尊称他为“常十万”。他为朱元璋开疆拓土、统一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勋,仅次于徐达。
明朝建国后,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,但在北伐途中病逝,未能见证朱元璋称帝。朱元璋为此悲痛欲绝,追封他为开平王,赐谥号“忠武”,并配享太庙。
评书中将常遇春塑造成朱元璋的结拜六弟,是老一辈猛将中的佼佼者。他曾单枪匹马挑翻贡院墙,马踏武科场,力撑千斤闸,枪挑铁滑车,武艺出众。后来他远离朝堂,镇守北疆,躲过了朱元璋的清洗,最终善终。
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,随父流离多年,后来投奔朱元璋,被收为义子。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,屡建战功,深受信任。
明朝建立后,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,奉诏主持大都督府兼管国子监。洪武十七年病逝,追封岐阳王,谥号“武靖”,配享太庙,肖像悬挂于功臣庙中,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,位列第三。
在评书中,李文忠仍是朱元璋的外甥,表现平凡,为人公正仁厚。朱元璋在夜间封“十王”并秘密削弱威胁武将时,将李文忠也封为十王,却是唯一一个不用离京的异姓王,显示出朱元璋对他的不同态度。
后常遇春派遣武殿章、宁伯标等人返京汇报军情,几人遭遇陷害,最终被朱元璋处以极刑。李文忠闻讯深夜闯宫求情,反而被牵连,最终被下令处斩。
傅友德早年曾随李二,后来投靠刘福通,战败后不被重用,转而依附陈友谅。朱元璋讨伐陈友谅时,傅友德和丁普郎率众归附常遇春麾下。
多年随军援救洪都、战斗鄱阳,屡随常遇春、徐达出征,立下赫赫战功。明朝建国后,封为颍川侯。后来攻打明升,征服云南,晋升为颍国公。
朱标去世后,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。傅友德因女儿是晋王世子妃,儿子又是驸马,不利于太孙继位,被秘密赐死,成为皇权斗争中的牺牲品。
评书中傅友德角色较为边缘,常与康茂才搭档。奉常遇春之命随武殿章、宁伯标、康茂才回京见朱元璋,却遭暗算,最终四将一同被金瓜击顶。
邓愈原名邓友德,16岁起兵抗元,后率万余人归顺朱元璋,赐名邓愈,参与几乎所有重要战役,战功卓著。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被封为卫国公。洪武十年病逝,追封宁河王,谥号“武顺”。
评书中他是乱石山七雄之一,朱元璋结拜五弟,角色偏边缘,常与汤和搭档,虽多次被提及,但几乎无台词。朱元璋决意铲除功臣时,在庆功楼设宴,随后引爆炮火,邓愈死于庆功楼火灾。
汤和早年参加义军,邀请朱元璋加入,是朱元璋的引路人。朱元璋娶郭子兴义女马氏后官升统帅,但威望不足,依赖汤和撑场面,多次奉命维护局面。
多年随洪武皇帝南征北战,渡过长江,攻克集庆、镇江,连破元军。镇守常州时多次击退张士诚部队,又降服方国珍,俘获陈友定。随徐达西征,携右副将军冯胜越过怀庆、太行山,攻下泽州、潞州、晋州、绛州,建立赫赫战功。
朱元璋大封功臣时,汤和被封为中山侯,后进爵信国公,七十岁寿终正寝,追封东瓯王,谥号“襄武”。
评书中汤和是乱石山七雄之一(武殿章、胡大海、汤和、朱元璋、邓愈、常遇春、郭英),但存在感最低,常与邓愈搭档出现,几乎无台词,最终死于庆功楼的炮火。
沐英八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,十二岁即随义父从军,勇猛善战,立下无数战功。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封为西平侯。
洪武十四年,沐英与傅友德、蓝玉远征云南,留守云南。洪武十五年,义母马皇后去世,沐英痛哭呕血,自此身体大不如前。十年后太子朱标逝世,沐英再次遭受重创,病情恶化,最终两个月后病逝。朱元璋深感痛惜,命将其归葬京师,追封黔宁王,谥号“昭靖”,配享太庙。
此外,沐英死后,沐家世代镇守云南,直至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,始终效忠大明。
评书中,沐英在朱元璋夜封“十王”时被封云南王。在《燕王扫北》中,受马皇后之命率军抵抗朱棣“叛军”,与昔日兄弟常茂沙场激战,后归附燕王,最终死于韩金虎之子韩宝的“血手飞镰”。
当然,历史上明初的功臣名将远不止这些,像朱文正、蓝玉、冯胜等人都未在评书中露面,而评书中频繁出现的胡大海在史实中很早便遇刺身亡,因此这里不再一一细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